佛山“祖庙碑廊”寻聚边祖迹
发布日期:2020-05-23 作者:admin 浏览次数:0
佛山“祖庙碑廊”寻聚边祖迹
佛山祖庙位于祖庙路二十号,佛山市博物馆内,由祖庙、孔庙、碑廊、陈列馆和园林组成,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(公元1078-1085年),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,逐渐发展成为一座体系完整,具有浓厚岭南建筑特色的庙宇建筑。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,佛山祖庙大修,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。因“历岁久远,且为诸庙首也”而被称为祖庙。1962年划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由佛山市博物馆管理。
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,现今聚边吴绍德堂的族谱,只留下残缺不全的部分资料,包括族谱序以及一至二十三世的两房名册资料,除了从族谱序的简短陈述中,可以清楚地知道,我们的太始祖是丹七公,原籍南雄珠玑巷,后来携二子迁徙南下,定居南海的全过程外,历时五百多年的族人社会活动情况,却一无所知。
在重新整理、搜集《聚边吴绍德堂族谱》的同时,我通过老人回忆;翻阅佛山有关的历史文献、文物,如《南海县志》、《佛山文物志》等;寻访古迹,如“祖庙”等,有所收获,从中发现了一些先祖活动的蛛丝马迹。
根据《佛山文物志》记载:1982年,佛山市博物馆把在城区收集到的碑刻,选择了其中较完整的23块,在孔庙南侧设立碑廊陈列,所列碑刻如下:
碑 刻 名 称 | 年 份 | 备 注 |
一、广州府南海县伤禁横敛以便公务事碑 二、华封台会碑 三、长明灯会碑 四、伤禁私抽设牙碑记 五、存院围基图碑记 六、忠义流芳同记 七、豆豉巷码头碑记 八、鹤园乡约碑 九、奉分宪核定正埠租项章程告示碑记 十、奉宪严禁示碑 十一、拨项公祭义家宪示 十二、重修山陕会馆落成小序 十三、繁露社碑记 十四、奉宪捡葬流尸告示 十五、禅镇江西义庄官示抄刻碑记 十六、重修水月宫碑志 十七、重修天后庙碑 十八、江右义庄碑记 十九、惜字社碑记 二十、佛山清涌碑记 二十一、重修佛山塔坡古庙碑记 二十二、粤海关税馆碑 二十三、重修轩辕会馆碑记 重修三圣古庙碑记 | 崇祯八年 顺治十五年 康熙五年 康熙三十二年 康熙五十七年 雍正己酉 乾隆四年 乾隆四十三年 乾隆五十五年 乾隆五十五年 嘉庆二十二年 道光十四年 道光二十四年 道光三十年 同治十二年 光绪元年 光绪二年 光绪四年 光绪五年 光绪八年 光绪十六年 光绪十八年 光绪二十四年 不详 | 督修值理“吴联章”,是“聚边房”21世祖 碑中的“吴绍德堂”,是聚边宗祠的“堂号” 碑中的吴泰新、景新是“聚边房”18世祖 |
碑刻、碑记,是记录、反映地方历史、人文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物证,为此,我们专程到祖庙碑廊,一一留心察看,重点关注那些碑刻、碑记,记载的有关捐款、值理等名册,绝不放过其中每一个带“吴”姓的名字。
黄天不负有心人,在《惜字社碑记》的“惜字社值理第三班”人员中,赫然出现“吴绍德堂”的名字!在众多的值理名单中,有个人或以堂号出现。查《南海县志》,《惜字社》位于佛山大基头关巷,距离张槎聚边村十分近,因此,可以确认,《惜字社碑记》中的“吴绍德堂”,肯定是我们的聚边 “吴氏宗祠”“堂号”无疑了。(有关《惜字社》的详细资料,将另行介绍,这里从略。)

从《惜字社碑记》发现“吴绍德堂”的祖迹,大大地鼓舞了我们,继续查下去的信心,果然又有所收获。在《重修水月宫碑志》里,我们又发现督修值理“吴联章”的名字。“吴联章”是聚边西庄耳恒房第二十一世祖,约生于清道光年间。重修的《水月宫》又是指明张槎乡的《水月宫》,所以,《重修水月宫碑志》中的督修值理“吴联章”,是我“聚边吴绍德堂”的先祖无疑。(有关《重修水月宫碑志》的详细资料,将另行介绍,这里从略。)

到了碑廊的尽头,还有一块《重修三圣古庙碑记》,这块碑记并不包括在《佛山文物志》的二十三块碑记中,是新补上去的,碑上并没有碑刻时间,祖庙博物馆也没有加以说明文字,但可以找到吴泰新、吴景新的名字。查聚边族谱,这两人名,显然吴泰新、吴景新是西庄世恒房十八世祖,因为两个亲兄弟同时出现在同一块碑上,机会是很少的,他们是从聚边迁到佛山栅下大塘涌村的。(详见《聚边族人的再迁徙》一文)

在祖庙碑廊里,只有三十块左右的碑刻,而能找到三块与聚边祖有关的碑记,其几率是十分之一,可算是硕果累累。当然,其他碑文里还有许多姓“吴”的名字,但与已掌握的族谱名讳不相符,或相距甚远的,就不能张冠李戴了。同时,碑记里还有许多是采用堂号、商号标记的,堂号容易区分,而商号就更难定了,因此,也可能有遗漏的地方,但结果已经相当满意的了。
相关推荐